2023年XX城市建投债权资产转让(城投债2020)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的早期,人们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路理解实践的思维方式,将“知”与“行”视为内在一体的过程。“知行合一”并非意味着“知”“行”同一,而是说明“知”与“行”是互养相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既是一种自觉的观念,也是在实践中自觉践履的。求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总是在对已知的范畴有所体悟之后进一步探究未知世界的堂奥,进而在丰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使思想力转化为实践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真知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和进一步丰富,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并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也运用阳明心学探究革命理想与意志力的作用,强调革命道德。例如,陈独秀探究了“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逐条分析其要义,阐发其现实价值。宋教仁思考了阳明学作为革命的精神动力问题,分析了阳明学的心物观、博爱观的变体,这在他译介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体现。
为此,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亦应分析王阳明“致良知”对人的德性养成与道德实践的内在规定。“良知”乃“心之条理”,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规律。“良知”并非“现成可得”,而是要在实践中养成。“致良知”使人们自觉以“心之力”改变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实现目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动力。阳明心学强调以“心之力”成就自我,以合宜的实践活动为前提,必然体现为“知一行一知”的过程,这也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在实践中用心探寻规律并自觉践行,遇到困难而不改其志,始终“敢直其身”,殊为可贵也。“知”与“行”分别是探寻规律和实现目的的前提和途径,共处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者理解实践思维方式的探索虽然是初步的,但已呈现其在中国具体化的文化自觉,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得到印证。
(摘编自臧峰宇《阳明心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所说的“思维的此岸性”是指人用以证明思维的客观真理性与现实性的社会实践。
B.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因为真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只能存在于客观世界。
C.马克思真理与实践的思想和王阳明“知”与“行”的思想,在认识论上二者有相通处。
D.王阳明“知行合一”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途径,二者是内在一体,知行同一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人的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
B.既然真理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揭示,具有客观性,那么凭借思想、理论自身就不能产生真理。
C.如果一种假说是不是真理需要社会实践检验,那么社会实践的普遍性才能检验真理的可靠性。
D.此时此地的真理在彼时彼地未必是真理,因为真理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和进一步丰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能论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全党对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开始有了中国革命必须也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自觉。
B. 1888年,恩格斯根据新发现的历史事实为《共产党宣言》“到最后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加了注释:“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C.唐代画家戴嵩善画牛,有《斗牛图》一轴,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缩)入两股间,今乃掉(摇)尾而斗,谬矣!”
D.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创立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假说的启发下,于1905年提出了与经典理论根本对立的光量子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光电效应”。
4.材料一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简要说明其论证效果。(4分)
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海雪原(节选)
曲波
威虎山上。
杨子荣摆布一天的酒肉兵,把座山雕这个六十大寿的百鸡宴,安排得十分排场。
傍晚,他步出威虎厅,仔细检查了一遍他的布置。
杨子荣突然瞧见出山的道路上走来三个移动的人影。这人是谁呢?
他迈步向威虎厅走来。当他和那个被押者走拢的时候,杨子荣突然认出了这个被押者。
“小炉匠,栾警尉,”
他差一点喊出来,他全身紧张得像块石头,他的心沉坠得像灌满了冷铅。“怎么办?这个匪徒认出了我,那一切全完了。”
来了就要想来的法子。
他正想着,突然耳边一声“报告”,一个匪徒站在他的面前。
“报告胡团副,旅长有请。”
“回禀三爷,说我马上就到!”
威虎厅里,两盏野猪油灯,闪耀着蓝色的光亮。座山雕和七个金刚,凶严地坐在他们自己的座位上,对面垂手站立着栾匪。这群匪魔在静默不语。
“嘿!我的老九!看看你这个老朋友。”座山雕盯着杨子荣,又鄙视了一下站在他对面的那个栾警尉。
杨子荣看到这个栾匪神情惶恐、全身抖颤、头也不敢抬时,他断定了献礼时的基本情况还没变化,心里更安静了,他满面笑容地走到栾匪跟前,“噢!原来是栾大哥,快请坐!请坐。”说着他拉过一条凳子。
栾匪蓦一抬头,惊讶地盯着杨子荣,两只贼眼像是僵直了,嘴张了两张,也不敢坐下,也没说出什么来。
杨子荣凑近栾匪的脸,眼中射出凶气,先发制敌,“栾大哥,我胡彪先来了一步,怎么样?你从哪来?投奔蝴蝶迷和郑三炮高抬你了吗?委了个什么官?我胡彪祝你高升。”
栾匪在杨子荣威严凶猛的目光威逼下,缩了一下脖子。被杨子荣这番没头没脑、云三吹五的假话,弄得蒙头转向,目瞪口呆。
座山雕哼了哼鹰嘴鼻子,“你从哪里来?来我这干什么?”
栾匪在座山雕的怒目下,身上哆嗦起来,可也不知是吓的,还是气的,干哑哑的嗓子挤出了一句:“我从......
蝴蝶迷那里来......”超然客公众号
杨子荣一听他的对手说了假话,不敢说出他的被俘,心中的底更大了。“那么栾大哥,你莫非是来拿你的“先遣图”吗?”杨子荣哈哈地冷笑起来。
这一句话,压的栾匪大惊失色,摸不着头绪,他到现在还以为他的“先遣图”还在他老婆那里,可是共军怎么知道了这个秘密呢?
这个匪徒突然像条疯狗一样吼道:
“他......他......”栾匪手指着杨子荣,“他不是胡彪,他是一个共军。”
“啊!”座山雕和七个金刚,一起惊愕地瞅着杨子荣,眼光是那样凶恶可畏。
杨子荣早就提防的问题可怕的焦点,于是他噗哧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更加从容和镇静,慢吞吞地、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
“只有疯狗,才咬自家的人。我知道你的“先遣图”被我拿来,就诬我是共军。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
座山雕等见杨子荣从容镇静,减轻了惊疑,转过头来对栾匪质问道:
“姓栾的,你怎么知道他是共军?你怎么又和他这共军相识的?”
“他......他......”栾匪又不敢说底细,但又非说不可,吞吞吐吐地,“他在九龙汇,捉......捉......过我。”“那么说,你被共军捕过吗?”杨子荣立起身来,更凶地逼近栾匪,“共军怎么把你又放了?或者共军怎么把你派来的?”
他回头严肃地对着座山雕道:“三爷,咱们威虎山可是严严实实呀!所以共军他才打不进来,现在他被共军捉去过,他知道咱们威虎山的底细,今番来了,必有鬼!”
座山雕离开了座位,大背手,逼近栾匪,格格一笑,“好小子!你还想把共军引来,我岂能容你。”
座山雕回到座位,咧着嘴瞧着栾匪戏耍地问道:
“你来投我,拿的什么作进见礼?”
栾匪点头弯腰地装出一副可怜相,“丧家犬,一无所有,来日我下山拿来“先遣图”作为......”
座山雕格格又一笑,顺手从桌下拿出一个小铁匣,从里面掏出几张纸,朝着栾匪摇了两摇,“哼......哼......它早来了!”
栾匪一看座山雕拿的正是他的“先遣图”,惊得目瞪口呆,满脸冒虚汗。
栾匪在七大金刚的狞笑中,呆得像个木鸡一样,死僵的眼睛盯着傲慢的杨子荣。“现在要施尽办法,借匪徒的刀来消灭这个匪徒。”
杨子荣想到这里,便严肃恭敬地把脸转向座山雕,“禀三爷,再有五分钟就要开宴,您的六十大寿,可不能被这条丧家的癞疯狗给扰乱了!”
座山雕把脚一跺,手点着栾匪的脑门骂道:“你这个刁棍,我今天不杀了你,就冲了我的六十大寿!”
七大金刚一看座山雕的杀人信号,齐声喊道:“架出去!”
匪徒们一阵呼喊怪叫,吵成一团,把栾匪像拖死狗一样,拖出威虎厅。
杨子荣随在群匪身后,他边走边喊道:“弟兄们!今天是大年三十,别伤了你们的吉利,不劳驾各位,我来干掉他。你们快摆宴张灯。”
杨子荣把栾匪拉到西南陡沟沿,当当两枪,匪徒倒在地上。杨子荣细细地检查了一番,确信匪徒已死无疑,便一脚把栾匪的尸体,踢进烂石陡沟里。
威虎厅已摆得整整齐齐,匪徒们静等着他这个司宴官。杨子荣笑嘻嘻地踏上司宴官的高大木墩,拿了拿架子,一本正经地喊道:
“三爷就位!”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子荣将百鸡宴安排得十分排场,傍晚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他的布置”,这表明杨子荣具备深入匪巢的精细谨慎的品质。
B.杨子荣突然认出小炉匠时“全身紧张得像块石头”“心沉坠得像灌满了冷铅”,这些描写将英雄塑造成一个更真实的人。
C.当栾匪指出杨子荣是共军,他噗嗤笑、磕烟灰、吐痰、抹嘴等动作,表现的不仅是杨子荣非凡的勇气,更是卓越的智慧。
D.小说两次写座山雕“格格一笑”,加之“把脚一跺,手点着栾匪的脑门骂”等细节,写出威虎山匪首的残暴、狡诈和阴险。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擅长营造环境氛围,“两盏野猪油灯,闪耀着蓝色的光亮”“这群匪魔在静默不语”两句就写出威虎厅里的杀气。
B.小说写杨子荣突逢险敌,舌战栾匪的情节,一波三折,杨子荣采用先发制敌、岔开话题、软硬兼施等手段化险为夷。
C.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杨子荣,将其胆大心细而机智的形象塑造得真实生动。
D.小说从杨子荣安排百鸡宴写起,到宣布开宴收尾,前后呼应,既体现情节的完整性,也暗示剿匪终将取得胜利的主题。
8.小说随着故事的发展,用比喻将栾匪比作“疯狗”“木鸡”“死狗”,请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9.《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请就此节选部分谈谈你对这些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严挺之,华州华阴人。少好学,姿质轩秀。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号材吏。姚崇为州刺史,异之。崇执政,引为右拾遗。睿宗好音律,每听忘倦。先天二年正月望夜,胡人婆陀请然百千灯,因弛门禁,又追赐元年酺,帝御延喜、安福门纵观,昼夜不息,阅月未止。挺之上疏谏,乃陈“五不可”,诚意忠到,帝纳焉。侍御史任正名恃风宪,至廷中责詈衣冠,挺之让其不敬,反为所劾,贬万州员外参军事。初,殿中监王毛仲持节抵太原朔方籍兵马,后累年,仍移太原取兵仗,挺之不肯应,且以毛仲宠幸,久恐有变,密启于帝。俄改濮、汴二州刺史,所治皆严威,吏至重足胁息。会毛仲败死,帝以挺之言忠,召为刑部侍郎,迁太府卿。宰相张九龄雅知之,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以九龄方得君,谄事之,内实不善也。九龄欲引以辅政使往谒林甫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会挺之有所诿于蔚州刺史王元琰,林甫使人暴其语禁中,下除洛州刺史,徙绛州。天宝初,帝顾林甫曰:“严挺之安在?此其材可用。”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谆谆款曲,且许美官,因曰:“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闲官得自养。帝恨吒久之,乃以为员外詹事,诏归东都。挺之郁郁成疾,乃自为文志墓,遗令薄葬,敛以时服。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嫁故人孤女数十人,当时重之。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已乃自葬于其塔左,君子以为偏。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卷五十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九A龄B欲C引D以E辅F政G使H往I谒J林K甫L挺M之N负0正P陋Q其R为S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夜,文中指望日之夜,望日,即月亮最圆的那一天,古代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
B.风宪,指风纪法度,古代的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
C.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为凭证,苏武“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有此意。
D.胁息,文中指敛缩气息,非常悲伤,与“扪参历井仰胁息”中“胁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挺之负有才能,他少年好学,资质出众,不仅中进士,还通过了特别考试;初次担任官职就有口碑,赞誉他能干。
B.严挺之正直敢言,皇上听信胡人之言举办大型灯会长达月余,他上疏劝谏;侍御史凭借职权不敬同僚,他出面批评。
C.严挺之尽忠朝廷,面对深受宠幸的王毛仲到太原索要兵仗的事情,他拒绝不给,并用密信向皇上及时报告了这件事。
D.严挺之重情重义,他看重交往生死不变,曾给数十位故友孤女办理婚嫁,与僧人惠义友善,惠义死,他着孝服送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顾林甫曰:“严挺之安在?此其材可用。”
(2)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
14.严挺之与李林甫二人结怨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其一超然客公众号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在“巴南”,“送”写长江之水滚滚而去,也写送别者极目远眺的惆怅。
B.其二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大地一片迷蒙,也表达了送别者心情的凄伤迷乱。
C.其一中冷月孤悬江亭,衬托行人去处无月的凄冷;其二中月随行人奔向南端,衬托送别处无月寂寞。
D.两诗都在第三句点“江亭”,其一亭中有人远眺,显不舍的伤感;其二人去亭空,突出别后的落寞。
16.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表达了送别的伤感,有人认为其二最后一句更有韵味,你赞成吗?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 ”句描写出明月夜里树影动静相宜的美好。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字里行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3)“烽火”在古诗词里常用于代指战火或战争,譬如杜甫笔下有“ ”句,辛弃疾笔下有 ”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修辞立其诚”,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 )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 )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 )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情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思考还不够深入,情感还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写作的“真”与“诚”,需要端正对写作的态度。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梁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也就是围绕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为目的。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
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更 不仅 从而 即使
B.也 即使 进而 虽然
C.更 即使 进而 即使
D.也 不仅 从而 然
19.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是如何强调“真情实录”这个意思的。(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和两处标点使用错误,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只要一想起宇宙,① ---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②,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人类有好奇的习性,人类的生存需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知识,而理解就是人类的一种乐趣。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③ ,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2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调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其语句逻辑合理,表达重心突出,句式大体齐整。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不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台湾第一名嘴张锦贵教授说:“不会讲话,难以合群。脸要笑,嘴要甜,讲话讲得好,一生没烦恼。”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就四个字,有话直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思维的此岸性”指的是思维的真理性与现实性本身,而非“社会实践”。B项,“只能存在于客观世界”错,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存在于人的思想。D项,原文是““知行合一”并非意味着“知”“行”同一”。
2.B。真理的客观性,推导不出思想、理论自身不能产生真理,只能推导出不能检验真理。可能产生本是真理的假说,假说是不是真理,需要实践检验。
3.D。只是提出了一种假说的理论推导,尚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不能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4.①引用论证,文章引用马克思、毛泽东的言论论证,具有说服力;②类比论证,以不能依原告自己的起诉为标准来论证不能单以思想、理论自身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通俗易懂;③举例论证,以科学史上门捷列夫和哥白尼学说以及马克思真理等都是实践证明是真理的事实,印证了观点,富有雄辩的说服力。
(答1种方法,举了例,说了效果,即得2分,答2种即4分)
5.①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反思与再认识,是一种在中国具体化的文化自觉;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的早期,人们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在中国具体化的文化自觉;③将王阳明“致良知”的德性养成与道德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在中国具体化的文化自觉。(每点2分,两则材料各1点,2点共4分)
6.C。这些动作不能表现其卓越的智慧。
7.A。B项,没有“软”的手段。C项,没有肖像描写。D项,暗示主题是牵强拔高的分析。
8.①塑造了栾匪愚蠢、张狂、无奈、绝望的典型形象,生动鲜活;②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人物爱憎分明的感情,使得小说情绪鲜明;③巧妙地表现匪徒命运的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也揭示出匪徒下场。④衬托出主人公杨子荣一步步瓦解栾匪心理,成功化险的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每点2分,任答3点6分)超然客公众号
9.①小说故事是杨子荣深入匪巢剿匪,塑造了杨子荣智勇双全的侦查英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其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和革命信念,属于典型的革命题材,符合新的政治思想;②小说选择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叙述,通俗易懂,符合大众阅读心理;③小说注重白描和细节刻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扁平化,借鉴的是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每点2分,共6分)
10.GLP(涂对1处1分,共3分)
11.D。应是非常恐惧的意思,与诗句中“胁息”同义。
12.C。密信禀告的是要防备王毛仲久恐有变的事情。
13.(1)皇帝回头对李林甫说:“严挺之在哪里?这个人有才能可以任用。”(4分)
(2)于是欺骗严挺之让他假称有病,希望回到京师求医治病。(4分)
14.①严挺之看不起李林甫,三年没有私下拜访;②李林甫让人公开严挺之的私事导致其官职被贬;③李林甫用阴谋阻止了皇上起用严挺之的想法。(每点1分,共3分)
15.C 送别处、去处无月之说错误,衬托也不准确。
16.示例一:
赞成。①“谁见泣离群”意思是谁见过在离别时哭泣的呢?直抒胸臆,写得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②“江山此夜寒”意思是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寒凉,借景抒情,含蓄蕴藉,意境悠远,“寒”字写出离别之夜独有的凄凉寂寞的感受,诗人送走行人,远眺江山,感怀此夜,觉寒凉遍布。③虽然情感大体相同,但“江山此夜寒”更有一唱三叹的空灵蕴藉之美,更显艺术性。
示例二:
不赞成。①“谁见泣离群”意思是谁见过在离别时哭泣的呢?直抒胸臆,表达强化了诗人对行人牵挂和不舍的情感之浓烈;②“江山此夜寒”意思是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寒凉,借景抒情,以江山一片寒凉寄寓诗人别后内心的凄凉落寞。③诗人选择不同的抒情方式,是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情感状态或有不同,但就抒情方式而言无高下之别。
(每点2分,共6分)
17.(1)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烽火连三月 烽火扬州路(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 A
19.①“无不”:双重否定,强调语气更重;②“历经千百年”:以时间久远来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力;③“仍然”:运用副词,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不因时间久远而丧失。(3分)
20.语病:①将“围绕”换为“以”,或者保留“围绕”,将“为目的”换为“写作”;②“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交换位置。(2分)
标点:①删除冒号;②括号移至逗号与反引号之间。(2分)
21.①我们就难以平静 ②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 ③既要勇于怀疑(每处2分,共6分)
22.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逻辑顺序1分,表达重心1分,句式齐整2分,共4分)
23.
这是一道看似矛盾的二元思辨的作文命题。台湾教授强调要会讲话,说话让人舒服。而瑞士荣格却说最舒服的关系是有话直说。作文关涉的论题是说话的方式,也即如何说话才让人与人的关系舒服和谐。有话直说,意味着直陈其意,不讲说话艺术,不取悦于人。这种说话方式可能更适合听者有足够教养,能包容你,抑或发生在亲密的人之间。舒服关系更应该是有话直说的前提,而非结果。对于陌生人而言,说话讲点策略,倒是满足人性需求的办法。当然,无论直说还是艺术地说,都得讲求个分寸,人毕竟是有人性弱点的,忠言虽好,但毕竟逆耳。良言三冬暖,是听进去了而言,听不进去,有话直说的良言也让人不舒服。超然客公众号
审题时要注意“权衡与取舍”这一语句。权衡意味着要比照思辨,无论直说还是会说,都得看场合,场合不对,各有利弊。取舍,也就意味着作者有明确的态度,不宜和稀泥,把主题简单处理为直说好也不好,会说亦是好也不好,根据情况选择说话方式。这种所谓一分为二的假辩证等于没说,不足取。思辨意味着思考辨析后判断取舍是明确的。
参考立意:
1.有话直说,真诚就好;
2.话要会说,讲点技巧;
3.如何说话,关乎态度与场合。
参考译文:
严挺之,是华州华阴人。年少时就好学,姿质轩昂儒秀。举进士及第,制科也得中,调任义兴尉,时人称之为材吏,赞誉他很能干。那时,姚崇为州刺史,很赏识他。后来,姚崇任相位执政,引荐严挺之为右拾遗。睿宗爱好音律,每次听乐都能忘记疲劳。先天二年(713)的元宵节,由胡僧婆聗建议,点燃万千灯火,打开宫门,再补赐“元年”,(皇帝即位大宴臣民),玄宗与太上皇到延喜门、安福门观灯。其灯昼夜不息,一个月还未罢息。严挺之上疏劝谏,接着陈述了“五不可”。意诚词切,皇帝接纳。那时,侍御史任正名恃其上官的威仪,在廷中责骂缙绅,严挺之责备他不敬,反遭台司检举,贬为万州员外参军事。起先,殿中监王毛仲持节出使太原、朔方,统计登记兵马。事隔几年后,发文件到太原索取兵仗。严挺之不肯给,且认为王毛仲恃宠已久,恐生变故,于是向皇帝密奏。不久,改任他为濮、汴二州刺史。严挺之治州严整有威仪,吏不敢有越轨行为。后来王毛仲出事败死,皇帝因严挺之以前的奏言忠君为国,招他为刑部侍郎,升任太府卿。宰相张九龄很赏识他,任他为尚书左丞,要他主管吏部的人才选拔。李林甫与张九龄同时为相,因为张九龄那时正被皇帝看重,就表面讨好他,内心却颇忌恨。张九龄曾有意引荐严挺之共同辅政,要他去见李林甫。严挺之一向自负严正,鄙薄李林甫的为人。三年中,不是公事从来不登他家门,因此更遭李林甫嫉恨。其时,蔚州刺史王元琰犯法,严挺之为他辩解了几句,李林甫让人在廷中责问严挺之,于是降官为洛州刺史,后来调为绛州刺史。天宝初年,皇帝曾对李林甫说:“现在严挺之在哪里?这是个可用的人才。”李林甫乃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招到家里叙旧,且许他美官,对他说:“天子对你哥哥很好,你可以用你哥哥的名义,去见天子,将会得到重用的。”于是欺骗严挺之让他假称有病,希望到京师来就医。李林甫拿到了严挺之的这一“请求”,就对皇帝说严挺之年纪大了,有病,可以给他一个闲官,让他就医养病。皇帝听说后,叹息惋惜了好久,于是任他员外詹事,令他回东都。严挺之郁郁不得志,终于成疾,自己写好墓志,遗令薄葬,大殓时就用平日穿的衣服。严挺之看重朋友交往,且生死不变。曾为旧友的孤女几十人安排出嫁,为当时人称道。但后来沉溺于佛,与僧人惠义友善,惠义死,严挺之竟着孝服为他送葬。后来遗嘱将自己葬在惠义塔之左侧。此举,君子以为有偏。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